【侨报讯】CTC Global总裁马文·塞佩(Marvin Sepe)正在努力让公司的中国工厂恢复运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尔湾市(Irvine)的公司停产已有一个月的时间。
据CNBC报道,为了让其位于中国东部淮安市的工厂重新开工,塞佩必须向中国政府提交62名员工的文件资料,在其中标明他们的健康情况、近来的出行情况、隔离情况还有自我隔离的时间等。除两名员工外,其他所有员工都通过了中国政府强制要求的这项检查。此外,塞佩还必须保证工厂已经过消毒。
不过,相比其他许多劳动密集型公司,CTC Global公司的这家工厂把复工问题解决得很好。许多公司因为缺乏人员(员工处在隔离、自我隔离)、道路封锁等问题难以开工。
在中国开设有业务的许多美国企业都遭受了疫情的严重打击。上海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的一项调查发现,上海接受调查的109家公司中,有近一半的公司表示未来几周内,员工短缺将会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2/3的公司表示没有足够人手让完整的生产线投入运营。另有1/3的公司表示,物流是它们最为担心的问题,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预计自己的供应链将在下个月受到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拥有大型组装业务的行业,如汽车制造商和电子零部件制造商。
特斯拉公司的上海工厂于2月10日复工。该工厂相比特斯拉所在加州弗里蒙特(Fremont)的工厂来说自动化程度较低,部分原因是,相比全自动化生产,使用中国人力的成本较低。为防止进一步的混乱,特斯拉正寻求今年年底前将其所在中国的供应链完全本地化。此外,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公司(Foxconn)也已着手在2020年前对其中国工厂中的100万个岗位中30%的岗位实施自动化。
好在CTC Global中国工厂“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塞佩说。“我们的工厂设计之初就是要由机器控制的,人工内容很少。”CTC Global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在中国开设了合资公司之外,还在印度设有工厂。因为生产分散在各地,因此CTC Global因疫情受到的影响要更少一些。
随着约1亿名工人重返汽车、电子消费和智能手机制造领域,这种情况将对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产生长期、显著的影响。机器人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率,防止工厂停工再次发生。
硅谷Reshoring Institute研究所主任罗斯莫利·科茨(Rosemary Coates)表示,新冠病毒给中美两国的供应链管理者和风险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她指出,像迪尔公司(Deere&Co.)这样的农业和建筑设备制造商目前正在组建危机小组,以应对产品短缺。在那些重新开张的中国工厂中找出维持工厂生产的办法可能就包括使用更多机器人和其他能够替代人类的自动化设备。
“去年中国购买的机器人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现在是时候让它们投入到工作中去了。”科茨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经历一场所谓的“机器人革命”。如今,中国发展自动化的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9年全球销售额已达到165亿美元,而中国的机器人交易额增长了21%,达到54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实行旅行和交通禁令,商店、餐馆和学校纷纷关闭,机器人正被用于提供各种重要服务,从给医院和街道消毒到运送食品、药品和用品。不过,可能阻碍机器人技术在中国进一步应用的最主要争议就是,机器人可能会取代蓝领工作。人们担心会出现大范围的失业以及潜在的社会动荡。这一问题或将逐渐凸显出来。
疫情之下,中国的技术创新正在经受新的考验,并在各个层面展开新的构想。(陈沉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