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纪录片《美国工厂》,只看了开头我就特别焦虑。
我把我看过的部分讲给小雨爸听: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通用汽车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工厂倒闭,当地出现了2000个失业的家庭。
直到2014年,中国企业家曹德旺买下代顿废弃的工厂,投资重建了福耀玻璃工厂。2015年重新雇佣了当地美国工人开工做汽车玻璃,当地失业两年的工人陆陆续续又回到了岗位上,有三个人的采访我印象特别深刻。
窑火卸货员巴比凌晨4、5从家里驱车去福耀上班,他说:“我一年半来什么都没有,我在福耀上班的时候,我很感激,我想跪下来谢谢上天我终于有了点什么。”
推高机驾驶吉儿,“通用汽车工厂关闭时,我家被查封了,从那时候起,我都想挣扎着回到中产阶级,我住在姐姐家的地下室,我很庆幸我还有一间卧室。”
玻璃验货员尚尼,“在通用汽车上班一小时29美元多,现在(福耀玻璃厂)12.84美元,那时候孩子想要一双运动鞋,我就会去买,现在不能这么随性了,我们失去了房子和车子。”
2018年,福耀玻璃工厂开始盈利,同时大量工作岗位慢慢自动化。纪录片结尾警示:全球3亿七千五百万人必须在2030年因为自动化而去找全新的工作。
我问小雨爸,“我们房贷加车贷加全家人保险,如果失业两年,房子车子立马断供,你算算至少要存款多少万才能挺过去。”
小雨爸:“房贷xx,车贷xx,一年保险xx,啊,不算吃喝,至少得14万。”
“以我们现在基本的生活开支,大人吃喝,小孩奶粉尿不湿,一天保守估计100块吧,一个月3000块,两年生活费7万2,在全家人不生病,除了吃喝不做任何消费的前提下,你再算算要多少万才能抵御风险?”
“20多万。”
“我们有这么多存款吗?”
“没有,我们省着点花吧。”
“我们现在只是正常的生活水平,你从哪里省?为什么你的第一反应是省着点节流,而不想着开源呢?”
小雨爸最反感我跟他说多学一门技能的事。
很多人应该都讨厌我这种天天洗脑的焦虑患者,我也很讨厌我自己。除了念叨,我也不能扔给他一本书让他立马看,也不能让他像我一样写随笔,构思训练营刚布置的文章内容,也没法直接给他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他去开拓一个副业。
“又来了又来了。”小雨爸不耐烦了。
“算了,我昨天在悟空问答回答了一个问题,你不是关注我了吗,你去看看吧,关于沉迷手机,如何自救。我尽想着给别人解答,却连你都说服不了。”
问: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娱乐性很强,有些人中了“手机毒”,怎么解“毒”?
以下是我的回答:中“手机毒”,想解“毒”,提供一个改变的思维模型——放弃模型。
总共四步:
1、认知脱离(以新目标代替旧目标)
2、情感脱离(正视和理解放弃带来的沮丧)
3、动机脱离(新目标来自新动机)
4、行动脱离(为新目标付诸行动并做记录)
认知有四个层次: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不知道自己知道 4、知道自己知道。
一个小婴儿,在他面前放上苹果、梨和桔子,他不知道这是一堆水果,也不知道每个的味道。
一个小学生,在他面前放上苹果、梨和桔子,他认识这些水果,也知道自己喜欢吃那个,但是不知道果树长在哪里,怎么结果子。
一个成年人,他不仅认识这些水果,还知道他们是长在哪里,怎么长大的。
一个智者,他会在土壤里埋一颗种子,浇水、施肥、剪枝,呵护它从嫩苗到长出果花到结果子。
这就是所谓的你的认知,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人的认知版图是一天一天拓展出来的,这是一个从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的递进过程。
要解手机毒,最重要的要改变认知。娱乐让你兴奋、快乐,学习让你痛苦,其实是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在作祟,但同样兴趣和成就感也能产生这些兴奋和满足感,定一个新的目标,学一个新的知识,来代替娱乐。
新目标需要思考、需要精力是反人类的,最开始没有获得成就会让你沮丧,要正式这种情感,你痛苦说明你在进步,你的大脑在发育。
新目标不能定的太大太远,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去看书,一书一世界。目标要量化到小时,比如一本书300页,1小时能看40页,需要7.5个小时,一周看2小时,可以分两天,1个月便能看一本书。
等你达到恐慌区,就不需要意志力来控制自己不玩手机,而是多巴胺自动分泌带你进入一个新世界。
过了一会,我问小雨爸,”你看完了吗?有什么感想。“
“我现在在舒适区。不过你这个答案哪里来的?”
“圈外课程上学到的认知层次,以我现在的理解程度,我自己写的呀。写作课教了怎么讲故事,故事是我自己编的。故事并不是很有深度,或许以后有了新的认识,应该就不是这么浅显的道理了。”
“那你现在到哪个区了?”
“学习区呀,没看到我每天都争分夺秒的在学习吗?”
“好,我也要学习你的课程。”
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奥斯卡,对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启发。我的收获就是通过这次焦虑,能让小雨爸接受学习这件事,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没有它传递的焦虑,我说一百遍学习的好处都没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我们都需要思考:
一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到了工作被自动化替代那一刻,你得有快速学习的能力;
二是从现在开始提高你自身的价值,优胜劣汰时降低替代率;
三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唯有思考过远方的人,才有机会抵达未来;
四是现在努力赚钱,攒够未来10、20、30年失业后要生活的所有费用。
应对人工智能,你还有什么抵御策略,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木禾子笑笑,一个从零开始摸索过来的职场菜鸟。#美国工厂##职场写作达人##在家办公日记#